在遵化市汤泉满族乡的鲇鱼池村,强降雨引发了紧急状况。副乡长王雪芳通过对讲机接到汇报,得知河堤出现险情,人员必须进行紧急转移。王雪芳立即作出决策:“启动村转移避险应急预案。”指令下达后,鲇鱼池村的救援小组迅速行动,吴晨光带着铜锣在村里巡回,边走边喊:“洪水来袭,准备转移!”在短短30分钟内,吴晨光再次通过对讲机报告:“报告组长,我组已成功转移12户35人,确保无遗漏。”这一幕展现了遵化市在防汛应急演练中的高效和组织严密。
今年入汛以来,遵化市防汛工作深入推进,全面构建防汛“安全网”和群众“防护伞”,为平稳度汛打下坚实基础。市政府通过细致的应急预案和严密的责任体系,确保灾害防御工作全方位、高效运作。
首先,市水利部门明确了20座中小型水库的防汛责任人,分别负责行政、技术、巡查等方面的工作,并将61个山洪村的山洪灾害防御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这些责任人严格监控雨水情报、水库调度及大坝安全,形成了“县、乡、村、组、户”的五级防汛责任链条。市防汛工作不仅在各级领导的指挥下紧密合作,还通过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应急反应能力,确保每一项防汛工作都有人监督、有人执行。
其次,遵化市强化了“四预”措施,即预报、预警、预演和预案。气象和水文部门紧密合作,建立了山洪灾害雨水情监测与预报系统,形成了精准的“三道防线”。全市还制定了120份应急预案,并组织了紧急避险转移演练和应急演练,确保在突发汛情发生时能够迅速反应并有效应对。
更为重要的是,市政府始终坚持防患未然的原则。成立了专门的督导检查组,对防汛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排查,消除隐患,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完成期限,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此外,市防汛部门还加强了32部卫星电话的使用管理,确保极端天气下指挥调度通讯畅通无阻,保障了应急指挥的顺利进行。
遵化市通过这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汛措施,不仅提升了防灾能力,还确保了在应对灾情时,能够做到万无一失。防汛工作不仅仅是应对眼前的自然灾害,更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责任,每一项措施都至关重要,体现了政府和全体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