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会见美国国会代表团时,就以色列在国际舞台上的孤立处境表达了自信。他说:“即使外部停止供应零部件,以色列也能够自给自足。”他话锋一转,突然问在场的美国议员:“你们手里都有手机吧?你们知道,你们手中的手机,其实是以色列的一部分。”这番话立刻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和热议,许多人将其解读为以色列可以操控全球手机设备的证明。
这一言论出现在以色列与国际社会关系紧张的敏感时刻。近年来,因加沙地区的军事行动以及频繁攻击黎巴嫩、叙利亚、也门等国,以色列面临来自全球的压力。法国、荷兰等国已经暂停了对以色列的军售,美国政府也一度中断了对以色列的炸弹交付。多国计划在联合国推动承认巴勒斯坦。9月15日,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紧急峰会公开谴责以色列行为,称其为“国家恐怖主义”。
原本内塔尼亚胡希望通过强调以色列的科技实力和经济韧性来吸引全球投资,甚至自豪地宣称以色列股市全球最强,未来将致力于自主军工发展。然而,意外的是,他的“手机论”却引发了全球对以色列在全球通信设备中的影响力和潜在威胁的广泛关注。
此番争议让人不禁回忆起2024年9月在黎巴嫩发生的一系列对讲机和传呼机爆炸事件。黎巴嫩真主党在这场爆炸中遭受了重创,而这一系列事件最终被证实是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精心策划的结果。摩萨德利用十多年的时间,秘密在对讲机电池中植入了爆炸装置。通过空壳公司和渗透供应链的方式,这些“死亡通讯设备”最终流入了真主党手中。
不仅如此,摩萨德还通过假广告手段,诱导真主党购买带有爆炸装置的传呼机,并对传呼机的铃声、炸药剂量等细节进行了反复测试,以确保达到最有效的杀伤效果。这一事件使得全球对自己手中的通讯设备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警觉,尤其是涉及西方技术和设备的安全问题。
尽管以色列在全球手机销量中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但其在全球手机供应链中的地位却不可忽视。全球首款移动电话的研发正是在以色列完成的,此外,全球首个电脑处理器、首个U盘、英特尔的首枚手机芯片等科技成果均源自以色列。几乎所有跨国芯片公司,如英特尔、三星、高通,都将以色列视为重要的研发基地。如果说荷兰凭借光刻机在芯片制造上占据优势,那么以色列则在芯片研发和设计领域占据领导地位。
这一切都离不开以色列在科技领域的强大投入。以色列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常年稳居全球首位,甚至有超过90%的GDP来源于科技贡献。在全球各大科技领域,几乎都能看到以色列团队的身影。内塔尼亚胡的言论一经发布,立刻在国际互联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要更换为更安全的中国手机。
“我要换中国手机”的呼声迅速刷屏社交媒体。一时间,手机安全性成了全球讨论的焦点。许多人开始将中国手机视为“信任选项”,既是出于对西方和以色列技术的不信任,也有对中国制造能力与科技伦理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