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宝
投资少烦恼
11月8日,国内知名IC分销商英唐智控宣布计划收购光隆集成100%的股权,以及奥简微电子80%的股权。同样在9月26日,雅创电子也公开了其拟收购欧创芯40%股权及怡海能达45%股权的计划;而在今年6月与3月,雅创电子分别发布了收购类比半导体35.88%股权和融创微100%股权的公告……
在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行业并购活动频繁,市场正经历着显著的集中化进程。对于未来趋势,《国际电子商情》的产业分析师李晋指出,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分销商的并购活动呈现出日益加剧的态势。如此趋势不仅反映了分销行业的扩张与增长,也表明全球电子产业链的整合进程正在加速。随着分销商的规模不断壮大,它们将在全球电子供应链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产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电子元器件的种类繁多,涵盖了IC(集成电路、芯片)、电阻、电容、电感、连接器、二三极管等多个品类。长期以来,由于电子元器件种类复杂且下游需求多样,订单分散,电子元器件的上游生产厂商通常难以直接对接海量的下游需求。因此,庞大的流通市场由分销商主导,他们在上游原厂与下游需求方之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约44%的电子元器件由下游电子制造商直接向原厂采购,其中以“蓝筹超级客户”为主(这些大客户在电子制造商中占比约1%),而剩余56%的电子元器件则通过分销商渠道采购。实际上,超过99%的电子产品制造商都依赖分销商来获取所需物料。
全球电子元器件流通市场中,目前领先的公司包括艾睿(Arrow)、安富利(Avnet)、大联大(WPG)、文晔科技、中电港、深圳华强等。其中,全球前四大分销商——艾睿(美国)、安富利(美国)、大联大(中国台湾)和文晔科技(中国台湾)——在2022至2024年间的合计营收均接近或超过1000亿美元。
在过去几年里,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市场的产业集中度持续上升。据《国际电子商情》统计,2024年,全球TOP4分销商的营收将占TOP50总营收的53.91%,而这一比例在2023年为56.72%,远高于2022年及之前的水平。同时,TOP10分销商的总营收占比也提升至70.53%。在这一背景下,来自中国大陆的本土分销商,如中电港、香农芯创、商络电子、雅创电子、云汉芯城等,迅速崛起并登陆资本市场。
国内分销商的崛起与市场表现
近年来,全球分销商的业绩呈现分化趋势。大中华区的分销商,由于AI器件和存储器件的市场占比逐渐增大,业绩较早迎来了复苏。然而,北美和日本等地区的分销商,由于受到去库存的影响,出现了业绩的负增长。李晋分析指出,AI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大中华区分销商的快速增长,尤其是计算产业和AI相关客户的收入大幅提升。
在国内,电子元器件分销商的“并购”战略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行业现象。例如,商络电子今年9月宣布收购了立功科技88.79%的股权,立功科技为众多知名芯片品牌提供代理,涉及恩智浦、矽成、思瑞浦、瑞芯微等多个主流芯片厂商。此外,雅创电子、深圳华强和力源信息等企业也在通过并购不断扩展业务规模。
半导体产业链的重构与分销商的多元化转型
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不断重构,分销商们也在积极寻求多元化发展路径。艾睿电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近年来,他们通过收购等资本运作不断扩展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半导体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等领域。艾睿在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布局,推动了当地半导体及相关技术产业的进步。
国内分销商英唐智控则持续推动从传统分销商向半导体垂直整合制造(IDM)企业的转型,11月8日的收购交易计划正是聚焦于半导体核心器件赛道。云汉芯城则通过线上平台为下游企业提供高效、专业的一站式供应链服务,并进一步延伸至技术方案设计、PCBA生产制造等领域。
数字化与电子商务推动行业转型
随着数字化和电子商务的渗透,半导体原厂也开始逐渐增加线上采购功能,推动了“直销”比重的提升和代理商渠道的优化。李晋指出,原厂减少了与代理商的合作,变得更加聚焦市场趋势的把控与客户需求的响应。而对于代理商而言,如何加强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能力,成为适应这一变化的重要策略。
展望未来
袁帅认为,国内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为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崛起,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国内分销商应借助这一趋势,增强与上下游供应链的合作,拓展市场份额,逐步走向国际化。
对于中国大陆的分销商而言,创新、服务和技术实力将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李晋则表示,全球分销商将在资源整合和技术革新中推动市场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